加快“綠色能源”品牌建設,推進全縣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嵩明縣屬昆明及空港半小時經濟圈,是昆明空港產業基地的核心發展區,是現代新昆明與滇中新區市區融合發展核心區,具有承接南北、連接東西的戰略性地位,是昆明市建設麵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三五”期間,嵩明縣按照“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融合、文旅一體、城鄉統籌”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工業首位、項目興縣、產業強縣”發展戰略,著力打造“滇中門戶、國際花穀”、“綠色能源牌”、“健康生活目的”品牌。目前,以國家級楊林經濟技術開發區為統領,工業園區、職教園區、農業園區、文化旅遊度假園區和現代商貿物流園區統籌發展的“1+5”產業發展平台初步建立,嵩明已逐步發展成為雲南省新型工業化產業聚集區、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的改革創新區,成為滇中經濟圈中最有活力、最具潛質、最具投資優勢的開放區域和昆明市宜居宜業新輔城。
一、 “綠色能源牌”建設推進情況
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為貫徹落實國家《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嵩明縣“綠色能源牌”發展戰略。嵩明縣先後成功引進北汽新能源、東風雲汽、江鈴新能源等三輛汽車整車生產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高原實驗室(以下簡稱三輛汽車一中心)項目,建設滇中新區綠色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成為雲南首個以綠色新能源汽車生產為主的汽車產業園區。
滇中新區綠色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位於國家級楊林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總規劃控製麵積為18.58平方公裏,一期和二期控製性詳細規劃10.14平方公裏。園區致力於大力引進和培育國內外先進汽車骨幹龍頭企業,以生產先進乘用車、SUV、MPV、皮卡、載重運輸車、特種車輛及新能源汽車為重點,支持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建成集汽車研發、製造、營銷、服務和汽車文化等為一體的區域性汽車產業園。近期發展目標(至2020年)計劃引進3至4家大型汽車製造企業入駐,整車總產能達到40萬輛,其中乘用車30萬輛(新能源汽車20萬輛),商用車10萬輛,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值預計達600億元。中期發展目標規劃整車產能達到60萬輛,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值預計達1000億元。遠期發展目標規劃年產能80萬輛,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值預計達1500億元。
嵩明縣“三汽一中心”的建設,吹響嵩明“綠色能源牌”的號角,必將為雲南省打造綠色能源牌再添功勳。
二、 著力打造“綠色能源牌”,推動全縣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一)力構築“一主二輔”產業布局,打造“綠色能源牌”。
依據《滇中城市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總體規劃》(2014-2020)和《嵩明-空港片區總體規劃》(2014—2030)東片區規劃要求,結合嵩明縣現有資源、產業基礎、區位交通等條件,高位統籌推動,實現產業與城市、土地、環保、林業、物流等相互銜接,構築“一園兩片區”(“一園”即楊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兩片區”即小街民營經濟園片區和花窩片區)的工業布局體係。
(二)堅持工業園區作為綠色能源經濟發展的主戰場
國家級嵩明楊林經濟技術開發區前身為嵩明楊林工業園區,2013年經國務院批準,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昆明市第二個國家級經開區,是雲南滇中新區直屬管理區。園區規劃麵積54.19平方公裏,建成區麵積10.9平方公裏,主導產業包括汽車整車製造及零部件配套、數控機床為主的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食品飲料、大健康及鐵路商貿物流。截至目前,入駐企業達239戶,其中世界500強8戶,中國500強11戶,投產企業173戶,高新技術企業18戶,進出口企業16戶。現階段,正在打造以北汽新能源、東風汽車、江鈴新能源、中汽中心、雄鑫汽車等企業為代表的汽車製造及零部件配套核心主導產業。以沈陽機床、和信源機床、大品機械、南車機械等企業為代表的現代裝備製造業。以嘉士伯、燕京啤酒、康師傅、伊利等企業為代表的食品飲料業,以恒大養生穀為代表的大健康產業,以普洛斯、蘇寧、葉水福等企業為代表的現代商貿物流業。2019年,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完成99.8億元,同比增2.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10.3%,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3.3億元,同比增30%;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4.02億元,同比增44.6%。
(三)以三汽一中心為重點,規劃引進產業鏈項目,新能源汽車產業形成規模,後發有力。昆明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已入駐“三整車一中心”,即東風雲汽、江鈴汽車、北汽新能源汽車、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以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昆明基地和中汽中心高原測試基地落戶嵩明楊林經開區為標誌,嵩明縣新能源汽車產業亮點紛呈、已經形成規模效應,步入快速發展階段,發展前景向好。另外,小街民營經濟園區具有機械製造、汽車配件生產、鐵件加工等中小企業聚集的優勢,為做大做強汽車產業提供了堅實配套基礎。
三、 對策和建議
(一)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打造“綠色能源”品牌
楊林經開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雖然目前已初具規模,但由於市場、公眾認可度等諸多因素,無法按計劃量產,懇請加強協調盡快出台汽車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一是在補貼政策方麵,國家補貼政策盡管已延後兩年,但是經開區汽車產業發展起步較晚,至今還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量產,懇請省工信廳結合實際將新能源汽車優惠政策適當延長,以推動汽車產業發展壯大。二是高位推動汽車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規劃建設覆蓋全省範圍的配套設施,加快推進充電樁、換電站等建設,提高新能源汽車利用效能。三是製定出台關於新能源汽車生產、市場培育、推廣應用、物流等環節的扶持政策,在網約車、公務用車、公交車及環保用車等方麵優先使用地產車型,推進“三輛汽車”企業釋放最大產能,早日實現千億元園區的目標,打造園區“綠色能源牌”。
(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打造“綠色能源”品牌
按照“市場需求、結構調整、產業聚集、低碳發展”的思路,依托現有產業基礎,以龍頭企業為骨幹,著力改造提升化工、建材、橡膠及橡膠製品等傳統產業,促進產業由粗放向集約、由低端向高端、由規模向效益轉變;拓展生物化工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向高端化、精細化發展,產品結構向節約型、清潔型發展,技術結構向前沿型、實用型發展,加大汙染嚴重企業技術改造,加快精細化工高端產品發展步伐;以市場為導向,以開發資源節約新產品、完善產業體係為重點,加快對現有產業的技術改造提升,不斷延長產業鏈,發展新型建材;搞好研發、原料、產品等方麵的整合,形成以輪胎生產為中心集天然膠種植、合成橡膠、鋼絲簾線、胎圈鋼絲、橡膠助劑、輪胎膠囊、模具、硫化機、輪胎生產等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
(三)發展壯大新能源汽車等優勢產業,打造“綠色能源”品牌
裝備製造、輕工業、食品飲料及農產品加工業三大優勢支柱產業是嵩明經濟的主要支撐,具有較強的曆史繼承性和廣闊的發展潛力。“十四五”期間,將秉承“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提高,以發展促提高”的理念,通過技術創新、技改投入、組織創新、產業集聚、信息化改造、人才培養、品牌培育等多種途徑引導推動優勢支柱產業向高端發展,提升裝備製造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等支柱產業核心競爭力。按照“發展整機、壯大配套、培育龍頭、推進聚集”的思路,積極打造以數字化、柔性化及係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鏈和產業集群,進一步增強裝備製造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競爭力。
(四)積極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打造“綠色能源”品牌
搶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先機,以重大項目為抓手,以創新型企業為支撐,集中力量、集中資源、集中政策培育發展汽車及零配件、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新能源、信息等戰略新興產業,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人才國際化、技術高端化、產業規模化、發展集約化,實現關鍵技術擁有率、產品市場占有率、經濟增長貢獻率、結構調整帶動力的明顯提升,努力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重點發展汽車及配套產業、新材料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產業、信息產業。
嵩明縣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